文学文库网>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九百一十五章 新学落地的关键

第九百一十五章 新学落地的关键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高翰文这一阵说完,隆庆帝琢磨了很久。

面色逐渐凝重,又逐渐舒展。

高翰文可以清晰可见地看见隆庆帝那对眉毛的曲折伸展变化。

“高爱卿所说,怕是得等数百年百姓都能明白新学奥妙才行。

然而,快两千年了,老百姓都还搞不清楚儒学,甚至一大半怕是都还不知道孔圣人名讳。

新学比儒学,不知复杂浩繁多少,怕是更得漫长了。”

其实隆庆的话已经到嘴边了,但没有说出来。

只有有大部分老百姓不明白新学,那么皇帝的存在就有意义。

这些人就得靠皇帝来凝聚。

失去了皇帝这个具象的东西,他们立刻就能变得茫然无措起来。

这个话题,高翰文自然不能深聊。

因为后世一些国家的经验实在太多了。

愚者用其力,智者用其智。

愚者不够用怎么办,直接用二元结构,用更低的入学录取率,扭曲的教育,公共服务,锁死一部分人,源源不断地制造愚者。

人是可以规训的。

大明能训练出心甘情愿的美人纸来,后世经验更为老道。

百姓甚至还在为二元结构制度安排唱赞歌呢。

当然,对信息的控制有了新技术的帮忙也要方便很多。

但这些捷径就暂时先不告诉隆庆帝了。

治国处处有捷径,但所有捷径的结果必然就是路径依赖,最终积重难返。

“皇上果然高瞻远瞩,慧眼如炬。

是的,新学浸入人心是一个非常漫长的事情。

这个时间,足够朝廷慢慢调整做出丰功伟绩,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

任何宣扬牺牲一两代人,十年几十年全面践行新学,必然是匡人牺牲的谎言,没人会信的。”

高翰文现实顺着隆庆帝的话头安隆庆帝的心。

300年魔咒,大明只需要再撑九十年就能创造历史了。

只有点明新学践行的漫长,远不是一百年的事情,皇帝自然安心。

隆庆帝还是讲道理的,没有追求什么万世不移的大明朝廷。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相关阅读: 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扮演者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和芸娘的结局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一读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演员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TXT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结局第几集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笔趣阁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gl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起点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无弹窗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结局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写的什么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最后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