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明领先呢?就真没有捷径?”
鞭打快牛这事,让隆庆帝觉得有些不合理。
总不能故意放缓大明展度,故意落后,好维持朝廷乃至皇室的价值吧?&1t;p
虽然也不是不可行,但终究荒谬了一点。
&1t;p
“没有。
先行者没有捷径。
但没有捷径或许就是先行者的捷径。
怎么说呢?只要先行者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并大方四处宣传。
那么落后者的朝廷如果真事事追随那么其独立存在的意义就被自己否定了。”
&1t;p
“落后者但凡想走捷径就会宣传自己的独特性,但实际沿着领先者道路走。
但一套宣传就有一套宣传下的道德。
这必然导致道德与展利益的长期相悖。”
&1t;p
“在一个朝廷要求道德与朝廷实际展相冲突的国家,迟早会有野心家利用这个矛盾大肆套利,最终道德崩溃,或者展停滞。
无论哪一样,其再想追赶就难了。”
&1t;p
“于先行者而已,最大的捷径就是不走捷径。
老老实实地累积并向全世界传播知识,证明自己的独特性。”
&1t;p
“真的没捷径吗?”
隆庆帝还是有些不死心。
没捷径就是捷径,这不是忽悠鬼嘛。
如果是以前隆庆还会相信,自从看了嘉靖如何逼迫高翰文的后,他也开始相信高翰文的脑子,挤挤总会有的。
&1t;p
“额,或许有吧。
比如知识分类。
在积累方面可以先军事知识,在传播方面可以先传播非军事的知识。
当然其中有一点就是非军事知识向军事知识的转化。”
&1t;p
“对,对,朕明白了,朕终于明白该如何安置戚继光、马芳、李成梁这些武将了。
高爱卿果然是治国良臣。
爱卿看看,这个如何?”
&1t;p
说完,隆庆帝转回书架,把里面一本其貌不扬的草稿手册递了过来。
&1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