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库网>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第一千一十九章 教案册子点到为止

第一千一十九章 教案册子点到为止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在要不要提出效用价值论这一块,高翰文一开始是非常保守的。

因为在传统的儒学家国同构文化里,是根本没有个人位置的,甚至连家的位置都没有。

根本目的就是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也只是手段而已,更别说个人的偏好感受了。

个人从来都不重要。

&1t;p

这玩意一写出来,可以想象,好些卫道士该大骂高翰文如何如何的颠覆传统文化,破话家国安宁了。

&1t;p

但是现在被逼到墙角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1t;p

毕竟,比起强调个人偏好的的效用价值论,劳作价值论那才更是儒学文化的死对头。

因为修身是看不见的,而劳作是看得见的。

&1t;p

劳作价值论一下子就使得儒学那种玄之又玄,坐而论道的躺平治国方略显得苍白无力。

这本质是在方法论上挖儒学的根基。

&1t;p

而效用价值论还可以拐着弯说修身的人效用更高级或者高质量啥的,毕竟也没法量化观测。

至少在方法论上还给儒学留了一点苟延残喘的余地。

&1t;p

既然有人提了大逆不道的劳作价值论,那么自己这个效用价值论也就显得不那么面目可憎了。

&1t;p

当然,接着说被逼到墙角。

&1t;p

作为必要因的劳作,如果以这个客观的东西来衡量价值,那么会产生另一个严重的后果,难道不客观的事情就不需要定价,就没有价值了吗?&1t;p

当对于这些非客观的东西,你不定价,我不定价,社会失去了价格参考,那么这些就不需要,不存在了吗?如果还存在,那么他们的定价权又被拱手让给哪儿些人了?&1t;p

最根本的讲,非客观的或者主观的东西就一定不存在吗?&1t;p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直接决定效用价值与劳动价值的分野。

&1t;p

正如之前有人讲的,完美的圆恰恰在客观世界找不到存在的痕迹,总是有些许误差,完美的圆总是存在于人们的主观想象之中。

&1t;p

当一个社会否定主观感受,无法得到定价服务时,那像很多心理疾病都会被污蔑为吃饱了的无病呻吟。

得到的必然是一个自诩客观公正却片面重视物质的,功利的,跛脚的社会。

&1t;p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相关阅读: 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笔趣阁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结局第几集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TXT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写的什么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演员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 一读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起点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无弹窗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和芸娘的结局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结局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是好人吗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扮演者大明王朝1566高翰文最后怎么样